摘要:但凡一個服裝品牌想起勢打開西北市場,你都得在東大街這片扎個點,不然沒人認得。尤其是平安夜沒徒步東大街,就和四年沒談戀愛、沒進社團、沒翹課一樣,是大學生涯留下的遺憾。平安夜的東大街百盛能營業(yè)到晚上12點,西大街百盛更是通宵營業(yè)。...
近三十年西安的商圈中,“東大街”是最霸道的。
之所以不用“熱鬧”來形容,因為這條路是當年整個西北娛樂、商貿(mào)的巔峰。按照巔峰期事實寫兩手隨筆,放在當下就是在《廣告法》的雷區(qū)蹦迪。
好在東大街如今基本只留下了名字,本篇也沒有廣告,只有故
(傳)
事
(奇)
。
01.
有人的地方才能有江湖,東大街這片商圈的好是因為解放路,解放路的火是因為火車站,歷史、人口與流量,把這里捧成了西安的“外灘”。
但凡一個服裝品牌想起勢打開西北市場,你都得在東大街這片扎個點,不然沒人認得。
*如今的東大街
1995年的騾馬市,路兩邊兒都是鞋帽服裝的門店,五六米寬的街道行走的都是二十世紀末的靚女潮男。
花花公子T恤,夢特嬌襯衣,老人頭的鞋,各種款的牛仔褲...記得最清楚的是登云皮鞋,不是因為國貨的概念,而是生活大步向前,年輕人想“登云上天”。
畢竟是老板坐著綠皮火車去上海進來的尖貨,相比當年西安的國營商店,騾馬市潮的像巴黎的T臺,期間還走出了不少大老板。
世紀交替那些年,南大學城的同學們在南門集結(jié),路線固定為轉(zhuǎn)東大街走解放路,然后坐著605公交回學校。
尤其是平安夜沒徒步東大街,就和四年沒談戀愛、沒進社團、沒翹課一樣,是大學生涯留下的遺憾。
*從東大街看鐘樓
人多到什么程度呢?傍晚不小心開車進了鐘樓盤道,兩個小時才蠕出來。等到我這一代人剛上大學的時候,平安夜鐘樓已經(jīng)禁止車輛通行了。
彼時的東大街,“時尚好逛、好吃、好玩”前面都是要加一個“最”字的。
一手攛掇起“節(jié)日氛圍”的,自然是初入西安的資本商業(yè)。平安夜的東大街百盛能營業(yè)到晚上12點,西大街百盛更是通宵營業(yè)。
(百盛的東家立豐集團,也就是當前耳熟能詳?shù)摹傲⒇S城”)
說“最好吃”也不用帶“之一”,因為當年東大街上有著西安必吃的國營館子:白云章餃子、五一飯店、西安烤鴨、東亞飯店、西安飯莊、大華飯店、老孫家...也有各種私營的口味小館。
*白云章、老孫家新址
那時New Balance還沒西安門店,案板街檔口老板卻能搞到真貨,一雙紅色的差不多要300塊。按照今天購買力來說,約等于炒作后的椰子或AJ的熱門款。穿上紅hai兒就是New Balance的縮寫,一躍成為街上最靚的仔。
隔著一條馬路的世紀金花,就是西安最貴的商場,其中品牌西北首店比比皆是,成為一代人的大牌啟蒙。
至于玩,東大街的西北影城,是西安第一個現(xiàn)代化電影院,我爸媽當年在那里把《泰坦尼克號》看了6遍。
1999年,在東大街東門外玫瑰之約酒吧,老板從國賓酒店買到咖啡豆,用虹吸壺做咖啡,方糖攪拌+奶球,雖然不一定比M好喝,但在當年,“洋豆?jié){”的逼格無出其右。
*如今的東大街
02.
要說最傳奇的,還是東大街作為西安夜生活的一線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,各大西方啤酒品牌先后在中國建廠,百威、嘉士伯、虎牌、喜力...因為相對奢侈的價格,一般只有國營飯店才能賣得動。
很多西安人第一次喝百威啤酒,就是東大街白云章餃子館。在搟面皮1.5塊,3塊錢大碗面的年代。640毫升百威15塊錢一瓶。要是不小心打翻了一瓶,得一宿一宿的心疼。
彼時本地的白寶雞、黃寶雞、漢斯都是2塊上下。
雖然是暴利,但量賣不上去。想要掙錢,酒廠還得依托酒自帶的極強娛樂性,推崇“酒吧文化”。
「
」
當年消費者看到酒吧,就和第一次接觸港臺流行音樂一樣,上頭是必然的。同期酒吧為了格調(diào),是不賣國產(chǎn)啤酒的,因此絕對算得上奢侈消費,甚至很多去酒吧都是穿西裝打領(lǐng)帶!講究一個上流~
酒吧選址,自然也是首選繁華的東大街。一樓都是服裝品牌,酒吧自然都開在了樓上。
白天逛街,夜晚泡吧,后半夜拐去東新街、粉巷、大車家巷、灑金橋吃宵夜,是一套標準的娛樂消遣。
*東新街實拍
最早的一批酒吧中, 飛翎酒吧
在和平路和高新還有店面,是西安酒吧界的元老。
東大街最有名的酒吧之一 福禧會,
就在菊花園的對面。98年的時候,皇軒葡萄酒加雪碧,一套要賣400多塊錢。
和平酒吧
的老板和一幫哥們玩搖滾,店里停著大概西安最早的哈雷摩托。
*如今的東大街
但要說東大街上最有名的酒吧,還得是1+1,銷售額是真的突破天際。
在非典期間,1+1關(guān)門,老板把門面轉(zhuǎn)讓給朋友,卻把1+1后面那片地方拿了下來,改造成了“1+1后宮”。兩家店一前一后,內(nèi)部打通,一晚上的營業(yè)額再次翻倍,做到了全國聞名。
「
」
說到酒吧,就不得不提西安的迪吧。
在1+1之后,先后開了大名鼎鼎的莎莎、范特西。而現(xiàn)在范特西的樓上,曾經(jīng)是迪吧中國城。
當年有多火爆呢,聽說一家新店大約投資100多萬,三個半月就能回本。
相當一段時間,西安的娛樂業(yè)都是本地老板,可以說是秦始皇摸電門——贏麻了。直到西大街MUSE開業(yè),西安的娛樂開啟了“外地品牌來撈金的時代”。
量販KTV
因為誕生的晚,所以是幾大娛樂行業(yè)中最后來到西安的,但這并不妨礙它的爆火。
在此量販來之前,只要唱歌就是夜總會。 夏綠地
是西安第一個量販KTV,那時天天在音樂臺做廣告:“先生唱歌太太放心,什么什么,就在夏綠地?!?/span>
隨后,民生大廈上的 故事村歌城
豪擲重金包下100多個包間,開業(yè)活動百威只賣成本價6塊錢,一炮而紅火爆西安。
「促銷6,套路深」
當年在東大街娛樂場所,最養(yǎng)眼的就是555香煙、希爾頓、喜力、百威等品牌的促銷小姐,清一色170cm以上,在98年一個月掙一、兩千塊錢!
這些姐姐并不是銷售,只是單純的“廣告”,果然不管什么時代,顏值都是生產(chǎn)力。身著廠家制服的小姐姐們地推非常成功,品牌影響力杠杠的。
各大品牌還經(jīng)常辦一些抽獎活動,一等獎3000多塊錢的便攜式CD機
(約等于現(xiàn)在三臺蘋果14PM)
,年輕人能不愛去瘋玩么?甚至一度把品牌廣告衫當成潮牌。
回頭看,東大街與酒相關(guān)的娛樂,背后承載的文化都是舶來品,是外資品牌一手推動的。
營銷是一門科學,而黃金時期的東大街就是一片最肥美的試驗田,各種經(jīng)典營銷手法,排著隊的玩兒,如今很多營銷都有當年的影子。
*如今的東大街
03.
東大街的沒落,大概是從2011年前后 1+1拆除、國營老字號搬遷、大建商場
開始算的。
過去西安門面都很分散,政策也比較靈活,賣什么都可以,也能都賺錢。之前東大街的商業(yè)邏輯是:有關(guān)系能在東大街拿個鋪子,到手了再看能賣啥,基本都能掙錢。用當年老板的話來說“這奏司撿錢捏”。
2010年后,全國興起大拆大建,東大街商圈便被整合打包賣給了各大集團。
大差市給萬達、東新街給悅薈、華僑商店給群光、騾馬市的興正元...集團用商業(yè)的手法經(jīng)營,房租自然好有一漲,而西安的城市發(fā)展消費水平并沒有跟上,間接沖散了東大街的個體商業(yè)。
除了賣地與房租上漲之外,2010年后網(wǎng)購的興起、城市中心南移,都在東大街的下坡路上踩一腳油門。
回頭看,很多火的地方,都是:房租便宜-商家入駐-成本上漲-品牌出走-區(qū)域沒落。這既是東大街,也是西安那些失落網(wǎng)紅打卡地的縮影。
回看這段娛樂史,才發(fā)現(xiàn)生活真的地覆天翻。當年的奢侈品的啤酒,如今大眾可以隨意暢飲。當年沒落的國營館子,也趁著網(wǎng)紅經(jīng)濟再次起飛。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,每一個騾馬市的攤位,都有無限的成長可能...
經(jīng)歷高樓起、宴賓朋,東大街的時代儼然已經(jīng)過去。這些往事也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,化作搖曳酒杯中西安的時代故事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