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每周一次歌舞聯(lián)歡老人們有個快樂窩今年年初,哈市民間剪紙藝人趙戴麗老人,接到一份特殊的任務,有人讓她用紅紙剪一幅長1米,寬03米的條幅。聚到一起有說有笑,送走客人后還得搞衛(wèi)生,這也只能是商秋玲才能做到?!?..
每周一次歌舞聯(lián)歡 老人們有個快樂窩
今年年初,哈市民間剪紙藝人趙戴麗老人,接到一份特殊的任務,有人讓她用紅紙剪一幅長1米,寬0.3米的條幅。經(jīng)過兩天多的精心創(chuàng)作,一幅“馨語沙龍”被掛在了哈市道里區(qū)河曲街60號商秋玲老人的家中。從那天起,商秋玲家就成了老姐妹們每周唱歌跳舞的舞臺,學手機操作和傳統(tǒng)工藝的培訓基地,玩柔力球,學按摩,談養(yǎng)生的健身會館。
“每周都進來一屋子人,她從來不煩。聚到一起有說有笑,送走客人后還得搞衛(wèi)生,這也只能是商秋玲才能做到?!壁w戴麗肯定地說。據(jù)商秋玲老人介紹,她今年75歲。2014年秋天時,她身體不好住院了,回家休養(yǎng)期間,要好的姐妹總來她家看她,家里的門幾乎快關不上了。今年年初,她突發(fā)奇想,家庭式“馨語沙龍”就這樣誕生了。
16日,記者應邀來到商秋玲老人家中,參加了一次 “馨語沙龍”活動。商秋玲老人的家并不太大,兩室一廳也就五六十平方米。走進臥室,十幾位老年人正圍攏在一架電子琴周圍,手舞足蹈地唱著《幸福在哪里》。緊接著,66歲的欒大姐表演了民族舞蹈,融符社區(qū)的呂主任來一段獨唱,商秋玲表演了柔力球健身操。79歲的于少云大姐挨不住寂寞,抄起柜子上的一把扇子,自己哼著曲調(diào)扭起東北大秧歌。兩分鐘過后,她氣喘吁吁地和記者說:“大家每周來一次有說有笑,釋放沉悶的心情,我太喜歡了?!?/p>
大家玩累了,又轉(zhuǎn)身走進另一間臥室。只見滿桌都是好吃的,切成瓣的大西瓜,無糖餅干,各種水果,還有山楂片。六十出頭的段秀蘭拿出手機向王慧蘭請教,“大姐,你快教教我怎么用手機聊天”。經(jīng)過十幾分鐘手把手地教,段秀蘭笑著說,“我在家鼓搗半個月了,也沒弄明白,看來還得請老師”。商秋賢是商秋玲的親大姐,每次聚會她都會給大家按摩,手勁特別重。正當她說自己手臂力氣大時,坐在床上吃西瓜的李淑霞突然叫號,“小商你過來,我和你比試比試誰力氣大”。說著,85歲的李淑霞和81歲的商秋賢在眾姐妹的監(jiān)督下,進行了一場掰腕子比賽。
目前來這里的共有25人,住在南崗、道里、道外和香坊等區(qū),年齡最大的已經(jīng)85歲高齡了,最小的也60出頭了。每次來她家時,大家有的帶點水果,有的帶點花生瓜子,大家在這里邊吃邊玩,每次都是戀戀不舍地離去。(生活報 張清云)